“不要光去畅想未来,一定要适应当下。”这是我经常和朋友们说的话,是自我安慰,也是相互激励。正是我们怀揣奔向未来的渴望,再加之努力去适应环境,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
畅想未来是必要的。去年10月,借着筹办学校会计学术社团的契机,我了解了IMA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当时我半开玩笑地对可涵说:“前两届学长们似乎没有在大赛中走得很远,咱们给西浦商学院创个记录吧。”我俩一拍即合,迅速组成参赛队伍。如何给队伍取名是前期最有挑战性的事,商量到最后,我说:“希望我们能像浪潮一样,滚滚向前。”于是队伍就叫“The Wave”,而我们的微信群则叫“全国冠军种子选手”。
从那时起,我们经常在一起展开活动。去年期末周考刚结束,就获知我们进入了华东赛区复赛。这让我们激动起来。而仔细研究了大赛奖项设置,得知获得全国总冠军的队伍会受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IMA全球年会后,我们又把群名改为“一起走向美利坚”。这份半开玩笑的期许,成为了我们稳步前进的动力。
转眼到了2022年,但2月份苏州出现疫情,开学前我们接到线上教学的通知;就在我们满怀期待地准备回归校园并肩作战时,上海暴发疫情,再次被告知继续线上教学。线上学习让自律比以往更具挑战,保持高效状态也越发艰难。我们无时无刻不期待着能早日回到学校,在商学院教学楼里和同伴共同讨论。
在这样不确定的时期,适应当下同样重要。复赛时,我们需要录制一个15分钟的视频,而当时四位队员分处不同的城市,不可能现场录制。于是我们集思广益,决定以线上会议的形式呈现。但直接录制的话,人像和PPT的比例较为尴尬,案例的演示完成度也很有限。这时林可涵同学化身“林导演”,和我们耐心沟通剧本、每个人的台词和连接词,从穿着、场景到眼神都做了详细要求。拍好后,再从几个版本中选择剪辑拼接,甚至还加入了动画效果。因为前期做PPT时没有考虑字幕遮挡情况,我们又不得不多次改进。
我们分处各地的缺陷到区域决赛和全国总决赛阶段变得更为明显。相较于其他队伍聚在一起在线展示,我们则是从不同地方接入,演绎设计好的“台本”。但好在有外力相助,让我们得以稳定发挥。
回头来看,我把这段参赛经历总结为“抓住被偷走的校园时光”。在这9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四个经济和金融专业的学生获得了迅速成长,案例大赛也给我们打开了另一扇大门,让我们在学习之余,感叹会计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多么重要,管理会计的运用又是多么广泛和巧妙!
感谢我的伙伴们:可涵,数据检索、模型验证、展示准备等工作充分展示了你强大的知识和技能储备;石艳,你总能在我们焦躁的时候让我们放松下来,也在各个方面给我鼓舞;吴笛,你总能高效地完成任务,给我们提供可以尽情发挥的巨大资料库。特别感谢指导老师左凌燕老师的指导,既给我们指引了方向,也给了我们前进的动力。
在人生的每一个渡口,都记得用理想和适应当下摆渡。The Wave is going on!
西交利物浦大学The Wave队获得IMA第十一届校园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总决赛并列二等奖。
沈心宇,西交利物浦大学IBSS西浦国际商学院经济与金融专业学生。联系方式:ychxxsxy@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