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串通舞弊是企业中一个日益严峻的问题。它有很多种呈现方式,从公然舞弊到员工间更不易察觉的合作,都是以牺牲整个企业的利益来换取个人利益。例如,经理们可能会联手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博弈,制定更容易实现的业绩目标,并最终获得更高的奖金。企业透明度可以加强问责和鼓励合作,常常被认为是一种减少腐败和舞弊的机制。
然而,我们的研究表明透明度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员工对公司其他部门正在发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区分可能有兴趣串通舞弊的同事和可能对公司保持忠诚的同事。这反过来又会让他们的串通舞弊计划更成功。不过,研究还表明,在更透明的企业中,管理者往往会更好地对待他们的员工,从而降低这些员工欺骗公司的意愿。
串通舞弊损失高昂
据美国注册舞弊审查师协会(ACFE)估计,美国企业因舞弊而造成的损失的中位数占到其年收入的5%,其中有一半的舞弊案件涉及串通舞弊。此外,ACFE指出,串通舞弊造成损失的中位数比单个人舞弊造成损失的中位数高出259%(bit.ly/3rqJo85)。
涉及串通的舞弊更难预防,而且不太可能曝光。许多反舞弊控制措施都遵循职责分离和独立审查的原则,但是通过合作,舞弊者可以绕过这些内部控制措施。那么,企业怎么做才能防止员工串通舞弊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得考虑为什么员工会串通起来。研究表明,那些认为自己在工作中受到恶劣对待的员工更有可能做出不正当和欺诈性的行为(见Clara Xiaoling Chen和Tatiana Sandino所写的“Can Wages Buy Honest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lative Wages and Employee Theft”一文,刊发于2012年9月的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我们开始调查管理者的善意是否也是员工串通舞弊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员工如何知道同事是否有兴趣参与串通舞弊呢?我们认为,他们会考虑这位同事是如何被其上司对待的。更具体地说,我们预测,员工在寻找合谋伙伴时,会把那些受到上司恶劣对待的同事挑选出来。
内部透明度
员工们可能了解老板如何对待同部门的同事,但如果是公司其他部门的同事,了解起来就更有挑战性了。在公司的不同部门,透明度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不同部门的管理者与员工的互动情况。有些公司通过网页、内部简讯、社会活动等方式来分享很多信息,而另一些公司则更加封闭,不怎么交流。值得注意的是,内部透明程度并不总是一个刻意为之的政策的结果。
在更透明的企业中,试图舞弊的员工会更容易辨别出被上司恶劣对待的同事。这些同事可能对自己的工作不太满意,对公司的忠诚度也不高,因此可能更愿意加入舞弊活动。
研究成果
为加深对内部透明度、管理者善意和员工串通舞弊这三者之间复杂关系的理解,我们进行了两组实验(见“Finding partners in crime? How transparency about managers’ behavior affects employee collusion”一文,刊发于2022年1月的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期刊,bit.ly/3xAeLkr)。
第一组实验模拟了一所大型大学的经济学实验室的商业环境。四人小组组成了一个由两个部门构成的组织,每个部门有一名经理和一名员工。实验包括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经理们决定对待员工的友善程度。更多的善意增加了员工的报酬,但减少了经理的报酬。
在第二阶段,员工决定是否与另一部门的员工串通舞弊。当且仅当两名员工都发起这一计划时,串通舞弊合作才会达成。员工发起串通舞弊计划后会产生成本,但当合作达成后,报酬会增加。我们通过改变以下知情程度来影响透明度:员工在决定串通舞弊之前,是否知道其同事经理对同事的友善情况。
这个实验的结果与我们的预期一致。知道同事经理如何对待同事的员工,不太可能主动与被友善对待的同事串通,而更可能与不被友善对待的同事串通。
我们也发现,久而久之,经理们开始明白,在更透明的组织中,对员工的不友善会产生更强烈的反作用。因此,相较于非透明组织中的经理,这些经理最终会更好地对待其员工,从而减少串通舞弊情况的发生。
这个实验的结论是,一方面,我们在透明度较高的企业里看到串通舞弊的情况较少,因为这些企业的管理者对待他们的员工更好;另一方面,确实出现的串通舞弊举动更有可能成功,因为串通者更容易找到有合作意愿的同伙。
第二组实验是在线进行,参与者有着多年工作经验。参与者扮演顾问的角色,向同事提出了一项建议——共同调整成本估算,以此确保一个较低的指标和较高的奖金。我们改变了参与者对同事直接上级的了解程度:不了解,知道上级是一个友善的人,或者上级是一个不友善的人。
我们发现,与对同事上级不了解的参与者相比,知晓同事上级友善的参与者不太可能提出串通舞弊建议。另外,被告知同事上级不友善的参与者更有可能参与串通舞弊。这与我们的预期以及第一组实验的结果一致。
我们从研究中得出的主要教训是,在预防员工串通舞弊方面,提高透明度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补救措施。透明度可以增加或者减少串通舞弊现象,但取决于其展示出的管理者对待员工的方式。因此,在提高透明度之前,企业应该仔细考虑通常哪些类型的人在担任领导职务。好消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透明度会激励管理者更加善待其员工,从而最终使企业中的每个人都受益。
Victor S. Maas,博士,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联系方式:v.s.maas@uva.nl。
Huaxiang Yin,博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洋商学院会计系助理教授。联系方式:hxyin@ntu.edu.sg。
林倩慧 译,张欣 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