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是企业发展的起点和生命线。资本市场可以向企业提供更多样的资金,在我国当前资本市场中,首次公开募股(IPO)因可快速提升企业估值、提高股东回报而极具吸引力。然而,通往资本市场的门票并不易获得,IPO有相应的发行条件要求,在这些条件中,财务是最重要的定量指标,因此,相关财务准备是上市准备过程中最重要的工作。所谓财务准备,是企业为达到IPO与财务相关的发行条件而进行的各种准备工作。
有鉴于此,IMA和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天职国际”)在2021年8月联合进行了一项问卷调查,调研内容包括人员调整、中介机构聘请、组织架构重组和内部控制等影响企业财务表现的关键上市准备主题。受访者所在企业覆盖制造业、医疗医药业、金融业等14个行业,多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72.9%的企业未公开融资,13.9%的企业为已上市企业。从营收规模看,收入在1亿~3亿元的企业占比25%,10亿元以上的企业占比24.3%,不同收入区间的企业差距较小。
本文结合问卷结果和天职国际的实务经验,对国内企业IPO财务准备进行探讨,以期帮助企业对上市相关工作有清晰的认知,降低其准备成本,提高IPO成功率。
资本市场准入及相关关注
IPO财务准备工作与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进程息息相关。从1990年上海及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至2021年北京证券交易所获批,我国资本市场逐步形成了多层次的证券发行机制和相对完善的监管机制。2021年以来,全面注册制改革也在稳步推进中。
根据证监会令【第173号】要求,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主要分为主体资格、规范运行以及财务与会计三个方面。全面注册制亦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内部控制健全程度有要求,这些指标均与财务准备较为相关。例如,会计基础不规范、内部控制机制不健全的企业很难保证其财务报表忠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这表明,企业上市准备的关键不仅在于满足各项财务指标要求,还要确保财务信息合规呈现。
问卷结果显示,政策、监管因素带来的合规成本是企业上市过程中最主要的关切(85.1%),大幅超过其后的强制性信息披露(66%)和控制权降低(50%);监管环境变化是企业面临的最主要的挑战之一(74.5%),仅略低于市场不确定性(76.6%),远超过企业改制(38.3%)和公共关系(31.9%)。然而,在“成功上市因素”问题中,企业又普遍回归到管理层的决心及公司战略(81.9%)、公司业务及产品竞争力(80.9%)和公司历史营收规模及质量(64.9%),而不是监管环境等外部因素(见图1)。这表明,成功IPO最核心的因素是企业在合规前提下创造价值的能力。良好的财务准备工作可以全面、准确地呈现企业价值,得到监管机构和投资者的认可。
四方面准备
本文认为,良好的IPO财务准备需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选择合适的交易所或板块。目前可供选择的上市板块有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和科创板、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和创业板以及北京证券交易所,总体而言,主板上市要求企业规模较大,科创板上市要求企业科创属性较强,创业板设有负面清单,北交所则侧重于创新型中小企业,并要求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满12个月。每家准备上市企业都有着独特的行业、营收规模、业务结构和股权结构特征,应结合这些特征和上市条件,对比各个板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交易所。选择不当有可能对企业上市造成不利影响,如在2021年,几十家企业因科创属性不强,IPO申报后又撤回了申请。
合理规划财务准备时间。目前无论在哪一板块上市,企业IPO申报均要求提供3年的财务数据,并由注册会计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财务准备所需时间较长,合理规划可以更好地协调资源和降低外部不确定性的影响。问卷调查显示,企业在两年内完成组织架构调整的比例最高,为78.1%,其后分别是半年内(14.9%)和一年内(49.4%)。
根据问卷结果和实践经验,企业应该根据以下五方面来规划财务准备时间,及早确定进入申报期的时间:一是梳理公司存在的财务、税务方面问题,评估解决相关问题所需的时间;二是分析预测公司规范化运行后,可能增加的相关成本费用;三是采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业财一体化的难易程度及所需的时间;四是企业规范运行,与客户、供应商、内部生产进行沟通协调的事项及所需时间;五是研判行业发展趋势,预测其对企业未来营收及利润增减变化的影响区间。
选择合适的财务负责人及中介机构。通常情况下,企业实际控制人或管理层有着良好的企业经营经验,但较多时候不具备足够的财务专业知识,特别是资本市场相关知识。因此在IPO启动过程中,有一位品格优良、具备良好专业能力及沟通能力的财务负责人是很重要的。财务负责人对内可筹划、落实企业IPO申报过程中的财务准备工作,对外可对接监管机构和中介机构。
同时,问卷结果也表明,称职的中介机构对企业成功上市的重要性得到普遍认同(在5分量表中平均分为4.27)。中介机构要在上市过程中对企业进行具体辅导,鉴于此,企业在选择中介机构时,可从其历史记录、专业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察,如过往IPO项目过会率、项目组承做人员执业水平和勤勉尽责度等。全面注册制推开后,企业还应从监管处罚记录等方面关注中介机构的潜在风险,选择有良好合规信誉的机构。
加强公司治理、完善内部控制。拟IPO企业需要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制度,相关机构和人员能够依法履行职责;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使企业按上市公司的要求规范运行。关键控制点如收入确认、成本核算等形成追溯可查的单据,也有利于提高IPO的成功率。
问卷结果显示,受访者所在企业设置了独立审计部门和内部控制部门的比例分别是45.2%和37.6%。从所有制类型看,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设立审计部门的比例均较高、设立内控部门的比例较低,民营企业在这两个部门设立上的比例都较低。这表明企业在完善内部控制方面距离上市要求差距较大,应引起企业管理层的关注。
结合问卷调查和实践看,目前拟上市企业的财务准备工作尚未有统一成熟做法。除了问卷调查展示的企业关注问题以及企业可着手准备的四个方面工作,其他问卷调查未能呈现但仍值得重视的工作,包括组织架构重组、税务筹划、高管股权激励及人才调整等。这些工作都会影响IPO财务准备工作,只有做好顶层设计并切实建立规范的财务体系,IPO成功率才可能提高。
钟炽兵,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负责人。联系方式:zhongchibing@tzcpa.com。
阮铭华,天职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浙江分所审计二部主任。联系方式:ruanminghua@tzcpa.com。
姚树浩,IMA管理会计师协会上海代表处研究经理。联系方式:dexter.yao@imanet.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