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知识分享激励机制
2022年第2期 1204 < 返回目录
知识分享和传承对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效率高的企业会采用主观激励机制来鼓励员工间的知识分享。

  在一家公司工作多年的员工一般都会掌握相当多的关于工作和企业的详尽知识,包括如何做本职工作、企业如何运作以及如何解决工作中的各种问题等。如果他们与同事分享这些知识和宝贵经验,同事将能更加娴熟高效地工作,企业也会因此而获益。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激励员工与其他(可能欠缺经验)同事分享知识呢?

  我们的研究(名为“Building Trust through Knowledge Sharing: Implications for Incentive System Design”,刊登于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杂志2021年8月刊)探讨了激励知识分享的因素。我们聚焦于信任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经验丰富的员工通常不情愿分享其知识,但知识分享过程确实会增进员工间的信任。

  分享者认为,通过知识分享,接受者会感受到与分享者之间更紧密的心理联系,从而有可能会给予后者一些回报。这可用来激励员工分享其知识。那么,企业怎样才能运用知识分享形成的信任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可以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来做到这一点。


通过激励建立信任

  从理论上说,将薪酬与具体绩效指标挂钩的激励性合同可以鼓励知识分享,然而在实践中,要制定这样一份激励人们分享知识的合同是相当困难的,这意味着企业必须事先明确规定员工需要分享的知识以及相应增加的薪酬或奖金。问题在于,员工积累的知识与他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管理人员很难清楚了解哪些知识经验需要传承、哪些员工拥有提升价值的知识。因此,制定一份正式的激励性合同更加困难。

  企业也可以采取更多的主观激励措施来鼓励员工分享知识。企业可以在日后提供奖励,而不是在正式合同中事先就员工需要分享知识与相关报酬作出规定。有意思的是,一些重视知识分享的公司在确定奖励安排时会依赖员工的意见。

  例如,西门子通过将奖励与团队成员的主观评价挂钩来激励知识分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经验丰富的员工的奖金和晋升与其知识分享及作为导师的指导行为挂钩,后两者都基于团队中低层级同事的主观评价。这些主观性的事后激励依赖于员工对激励机制有效性的信任:员工只需要相信如果他们分享知识,他们会在未来某个时点获得奖励。但奖励本身是没有保证的。


探索主观激励机制

  想要鼓励其员工分享知识的企业,是否应该采用主观激励机制?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又该如何激发信任,如何确保激励措施的有效性?我们的研究探讨了这些问题以及知识分享、信任和奖励之间的联系。我们对有无主观激励机制对员工知识分享意愿的影响,以及知识分享会否提升主观激励措施的效果进行了调查。


WechatIMG1564.jpeg

  

        我们的研究围绕一个理论展开,即人们相信通过经验获得的知识是个人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认为基于知识分享的帮助与不基于自身产生的知识的帮助是迥然不同的。正因为如此,人们认为分享知识会付出代价,就像是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如果只是出于自身的利他主义动机,员工是不太可能分享知识的。

  但知识分享能够增进信任。通过分享其知识,分享者认为他们与知识接受者之间形成了更紧密的联系,而且在未来某个时点,接受者可能会因此而给予他们一定的回报和奖励。在这种预期下,经验丰富的员工会更愿意分享他们的知识。

  为验证我们的理论,我们设计了一个解谜实验,将参与者分成“助人者”和“受助者”两个组别,告诉他们提供帮助将会给助人者带来经济损失,让受助者受益。接下来,我们看帮助是否包含解谜方面的知识分享,以及受助者是否会给予助人者奖励。

  实验结果显示,助人者不太愿意提供知识分享方面的帮助,但预期有奖励时,会更愿意去分享知识。而当助人者分享其知识时,受助者更愿意给予奖励。因此,实验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理论,知识分享增进信任,即助人者相信受助者会提供奖励作为回报,受助者也相信并奖励给他们分享知识的助人者。

  我们也调查了理论在实践中的意义。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个场景模拟实验,要求参与者扮演企业一位经验丰富的员工,在企业一个重大任务上拥有相当多的知识。我们告知参与者,企业的年终奖基于主管和同事们的主观评价。然后,我们请参与者决定是否帮助新员工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接着又看提供的帮助是否是知识分享(而不只是帮助新员工完成工作任务)。

  结果显示,只在新员工能够影响其奖金的情况下,参与者才愿意通过知识分享来提供帮助。在主管决定奖金分配的情况下,参与者不愿意分享知识。另外,我们也发现相对于没有知识分享的帮助,同事会对有知识分享的帮助给予更高奖励。


如何激励知识分享

  企业应该如何激励知识分享?理论上可行的激励性合同无法付诸实践,相反,基于信任但不提供任何保证的主观奖励却更为可行,也可能非常有效。

  不过,企业如何确定这类奖励非常关键。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在发放奖励时,纳入同事评价会带来很大的好处。知识的接受者参与确定奖励分配有助于建立信任,提升经验丰富的员工分享其知识分享的可能性。促进知识分享的关键,是让员工在确定奖励对象及奖励方式方面有话语权。



                           

Katlijn Haesebrouck,博士,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商业与经济学院助理教授。联系方式:k.haesebrouck@maastrichtuniversity.nl。

                            

Alexandra Van den Abbeele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经济与商业学院教授。联系方式:alexandra.vandenabbeele@kuleuven.be。

                           

Michael G. Williamson,博士,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吉斯商学院会计学教授。联系方式:migwilli@illinois.edu。


杨莉 译,郭强 校

<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