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精英俱乐部是各地CMA持证者的自发性志愿组织,各俱乐部领导人与IMA一起,致力于为成员创建积极健康的社群环境,提供交流、链接的平台。本期,我们专访了六家CMA精英俱乐部领导人,请他们讲述俱乐部、CMA持证者和他们自己的故事。
创办精英俱乐部
六位俱乐部领导人均为本俱乐部创始成员,谈到创办俱乐部的初衷时,杭州俱乐部主席王逸的话颇有代表性:“我在2013年通过CMA考试后,很认可CMA的专业价值,希望与协会一起把管理会计推广到社会和企业中去,组织大家交流探讨,看到CMA知识体系真正的应用。另外,也想帮助大家拓展专业体系中的相关人脉,在这个平台上认识有共同话题的伙伴。”
杭州俱乐部正式成立于2016年,不过相关设想却早在2013年就提出,同时期创立的还有深圳俱乐部(2015年)。深圳俱乐部创始成员、副主席杨治平是资深管理会计人士,亦深知管理会计对个人和企业的价值,非常重视俱乐部这一平台,在创办俱乐部时还特别邀请了有影响力也有意愿的行业大咖担任主席。
成都俱乐部秘书长刘沙补充指出,财务人员需要持续学习、积累经验,但整个财会圈子又相对闭塞,跨专业交流不是那么容易,创立俱乐部可以帮助行业人士交流经验、倾诉烦恼、解决问题,从而减轻压力。
创立俱乐部虽然有协会的支持,但作为自发性志愿组织,真正运营管理起来并不容易,尤其是在没有相关社群活动经验的情况下,就如南京俱乐部主席祝箐等人所说的,“一开始要硬着头皮做”、“凭着热情做”。不过,对于这些俱乐部领导人来说,更多还如天津俱乐部主席沈悦所说,创办俱乐部“是一种使命感”,链接CMA持证者、推广CMA的使命感。
成立至今,俱乐部的活动逐渐丰富、各具特色。例如,杭州俱乐部除了举办沙龙、讲座和参观企业,还有徒步登山等活动;活动频次上,每年组织一次200~300人的大型年会,每个月则有小型活动“CMA园地”,40~60个小伙伴聚在咖啡厅或者书店里,听不同行业人士分享。天津俱乐部则主打“小而美”的活动,如帮助财务人做职业规划、邀请非财务专家分享各自领域的经验等。
这些活动除了管理会计实践运用方面的专业交流,还在其他方面让参加者有了更多获得感。据祝箐观察,在俱乐部中,职场新人可以通过认识同行和参与组织俱乐部活动得到学习甚至工作的机会;资深行业领袖可以通过在活动中的分享、打造自我品牌,实现自我价值,帮助自己在职场后半程走上细分领域的专家之路;“对于像创业者、自由职业者、专家、讲师等这些游离于组织之外的人士,尤其需要俱乐部这样的组织或者生态系统”。
在俱乐部里,不同年龄层的人也碰撞出了“火花”。厦门俱乐部主席肖磊对此颇有感触,据他介绍,很多90后参与厦门俱乐部运营,这些年轻人在活动的细节和设计上有很多好点子,与年纪稍长、思维较为传统的人士刚好互补协调,让每次活动都令人期待。
除了工作,俱乐部活动还会结出意想不到的果实。比如,南京俱乐部成就了一对情侣,这对情侣初次见面就是在俱乐部活动上;杨治平则通过为俱乐部成员提供帮助与支持,与很多成员(即使离开本地俱乐部)成为朋友。与此同时,活动结束后,俱乐部成员的积极反馈也让俱乐部运营管理人员兴奋不已。如王逸所说,每次俱乐部年会活动规模不小,对组织协调能力要求很高,而从联络嘉宾、安排酒店、对接酒店、现场协调到找赞助商等,核心成员分工合作,都能保质保量完成,让他们很有成就感。
助力职业发展
创办俱乐部给创始成员本身也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打开圈子和视野、拓展人脉网络、锻炼新能力、获得工作之外的成就感,是这些俱乐部领导人共同提到的收获。
“俱乐部为我‘打开一扇门’。”刘沙说道,“这里有专业,通过接受新理念,我们传统的财务思维模式得以重新塑造,可以更快更成功地转型;这里有朋友,作为同行链接的渠道,我们可以拓宽自己的交际圈,找到归属感。通过与俱乐部这些优秀人士沟通,我常常有茅塞顿开之感。”
“俱乐部就像人际关系的枢纽,让我有机会与更多人沟通,多方受益。”祝箐指出,他通过俱乐部运营认识了很多从业者,这给事业发展带来很多帮助,更特别的是,他现在创办的管理会计咨询公司,合伙人就是在活动上认识的。
这些领导人也提到,参与俱乐部运营,能让他们在财务工作外锻炼和提升多方面能力,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协调统筹和策划等能力。如杨治平认为自从运营俱乐部之后,通过活动的组织、广泛交流等,其各方面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升。“第一次上台发言很紧张,准备了好久的台词都忘了。”他笑道,“现在已经熟练了,社交能力也有了改善,我觉得要做好财务也要掌握更多其他能力,与人沟通、人员管理、破圈做活动等。”
刘沙则表示,俱乐部运营打开了她的公开象限和盲点象限,现在遇到新的挑战她都愿意去尝试,不再胆怯。肖磊认为俱乐部运营让他的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可以接触到很多新的想法,尤其是非财务专业的CMA持证人士的想法,令他很受启发。
而与来自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及不同管理层级人员的交流,了解这些人员的发展现状、发展路径和能力培养方向,让杨治平能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沈悦也认为正是通过CMA、通过运营俱乐部,找到了专业方向。“原来我只是会计,只是做着一份工作,考取CMA证书后我开始从事管理会计的教学和研究,这成为了我的专业方向。”
“做俱乐部活动虽然会占用个人精力,但是做完之后的价值感、认同感和成就感都有很大提高,我觉得在工作需要这些。”王逸说道,“单位里的成绩体现在公司的认可,但是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得到大家的支持,能集中很多人一起研究交流,我很喜欢。我也把在专业领域的兴趣与俱乐部运营结合,与其他伙伴的爱好链接起来,让俱乐部成为交流的桥梁。”
作为纽带的CMA
CMA是专访中六位俱乐部领导者谈论最多的内容之一,他们都是CMA持证者,因CMA而聚,也都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运用和推广CMA。对于作为俱乐部凝聚点和纽带的CMA,他们有着自己的看法。
“之前听别人讲过一句话:CMA不是培养CFO的摇篮,而是培养CEO的摇篮。我很认同。”王逸说道,“一开始接触CMA确实以财会人士居多,但CMA知识框架很广,战略、运营、风险管理、投资决策、回顾等形成闭环,这些是CEO要考虑的全局,其中战略、分析的内容对于财会专业和非财会专业人士转型很有用。”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俱乐部领导者的认同。作为曾经的外企工作人员,刘沙对比国内外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认知后,认为国内企业管理者若能了解CMA知识体系,企业业务各方面应该都会得到更好地推进,企业内部可以配合得更好。肖磊结合其工作经验指出,很多企业领导者和高管层并非财务专业,但也需要经常了解部门营收、成本、业绩、考核、预算等财务情况,现在他们都意识到了管理会计的重要性,即需要通过管理会计提炼出所需要的信息来协助决策。而这正是CMA在国内企业得以推行的重要原因——企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先进的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不再局限于报税做账了。
“CMA可以让企业领导者和高管层看到财务能够发挥的巨大作用,明白财务不只是成本中心,而是可以产生价值的。”沈悦强调道。肖磊更是通过俱乐部运营发现,管理会计是各行各业不同岗位都需要具备的思想和理念。
从财务工作出发,刘沙认为CMA知识体系可让财务人员更好地为业务人员提供支持,“财务人员是提供数据的,但要敏感地发现数据后面的东西必须了解业务,而很多财务人员不知道怎么与业务人员沟通,说的话别人不理解。CMA知识体系可以帮助我们有方式地对接业务人员,换一个思路理解业务,把晦涩难懂的财务言语换一种表达方式,有更多方法发现问题,找出卡点和解决方法,给业务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帮助企业实现更大价值。”
“CMA是很好的知识框架,可拓展性很强,知识面很广,如果能深挖或者找到伙伴交流和讨论,会有很强的实践指导作用。”杨治平之前从事成本管理、绩效和预算等工作,他认为CMA知识架构能够把上述这些方面的内容串起来,帮助他系统化地提升专业知识。
“CMA对每个人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因为对我的影响和帮助很深,我会强烈推荐我们公司所有顾问都考CMA。但我也听说很多人考完CMA后没有感觉到价值,尤其是学生和财务圈外的人。”祝箐分析认为,这是因为“CMA知识体系是学校知识之外的扩展,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才能学以致用”。
这一观点得到沈悦和肖磊的认同,他们强调指出,管理会计虽然给了财务人升华的机会与方法,但获得CMA认证更多是在知识层面,更重要的是将掌握的知识、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只有这样才会真正提高个人价值,提高团队和企业价值,“绝不是考个证就行了”。
因此,在俱乐部运营中,上述领导人也都很看重提供实践方面的平台与渠道,帮助俱乐部成员“把空白的地方填实,通过CMA真正助力事业和人生”。
未来展望
对于俱乐部下一步的计划,领导人都期待着在疫情过后恢复正常的情况下,与协会密切合作,继续宣传推广CMA俱乐部,组织更多更好的活动,扩大俱乐部的影响力,吸引更多CMA持证者加入。
王逸希望吸引更多行业大咖来进行互动分享,进一步扩大杭州俱乐部的影响力,让更多人参与进来。祝箐也一直在思考如何扩大南京俱乐部CMA持证者数量,因为目前俱乐部大约只覆盖了南京1/10的持证人。“未来我们需要更多更好的渠道宣传俱乐部,让更多人了解俱乐部,通过俱乐部的覆盖,体现CMA证书后期的价值。”
肖磊希望扩大厦门俱乐部的活动范围,从厦门扩展到闽南、闽北、闽东特别是福州、泉州等地。“未来希望到省内更多城市举办活动,比如在民营发展较好的泉州举办活动,与当地CMA持证者互动,这应该很有趣。”
杨治平则在琢磨如何提高俱乐部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如何共享成员的想法、机会和资源,做更好的链接,打造更好的生态。“最近我们有一位在东莞汽车企业工作的小伙伴,希望得到相关工作资源和指导支持,我们帮他介绍了有相关经验的CMA伙伴。这就是资源的对接。”
据他介绍,目前深圳俱乐部在主席简进波的领导下,这方面工作推进得比较好。“个人资源比较有限,且每个人的背景和能力不同,所处企业、行业和工作各异,对资源的需求是不一样的,术业有专攻,我们希望借助俱乐部平台给大家提供支持,让志愿者发挥自己的长处。”
成都俱乐部组织的采茶企业实地走访活动因疫情未能成行。刘沙期待未来恢复正常后,一方面组织俱乐部成员到知名企业参观,考察财务方面的工作,积累运营、管理等方面的经验,拜访行业前辈;另一方面,希望未来俱乐部之间能有一些交流。“因为地理位置、经济发展和文化等多方面影响,西南西北地区的思路和沿海地区是很不一样的。在之前举办的俱乐部主席会议上,我感觉东部和南部的主席有条理有见解,做事情的框架体系更完善,细节考虑很到位,想得更多更长远;西南地区则更加实际,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心一意想着如何把事情做好。彼此之间思维上碰撞,让我受益匪浅。”
“俱乐部就像一家企业,需要不断努力才能让它更好地运作。”沈悦将后期发展的重点放在扩大俱乐部的影响力、对接资源、完善运作机制等方面,也如刘沙一样,期待能与其他地区俱乐部交流经验。同时,作为CMA讲师,他还会继续普及管理会计,尤其是提升非财务从业人员对管理会计的认识。“我有种使命感,想要让管理会计更为人所知、为人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