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打乱了经济发展步伐,现在复工复产逐步启动,各项政策陆续出台,但对宏观和微观个体来说,今年经济走势如何、疫情如何影响经济仍是关注的焦点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也呈现出不同的分析判断。
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认为,新冠肺炎疫情虽然会对经济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但终究是一次性冲击现象,对生产要素供给和生产率都不会产生长期影响,甚至不会造成对全年的影响,更不会削弱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能力。
持相同乐观情绪的还有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她认为疫情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是暂时性的,与“非典”相比,大规模隔离防控措施的影响集中在1-2月(非典在对经济影响更大4-5月),持续时间可能更短,影响区域也集中在湖北省,且更重要的是,货币与财政政策均有加大逆周期调节政策的空间。
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认为,这次疫情对经济的负面冲击会比“非典”大很多。理由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处于增速下行、艰难转型的关键时期,疫情将导致消费承压、投资不振、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如不采取稳控措施,大量的中小制造企业会出现倒闭。更为重要的是,部分较脆弱的制造行业的产业生态很有可能会被破坏,从而导致更长期的负面影响。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也指出,疫情不仅影响需求也影响供给端。“非典”没有采取普遍的延长假期、推迟复工的措施,故主要是影响需求端,疫情好转后生产较快恢复;而此次疫情造成的停工停产,以及企业复工、员工返工的不确定性,将会加大供给端冲击。而且此次疫情的影响可能不只限于第一季度。国内大面积的停工停产,以及未来疫情发展及应对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增加中国企业出口订单的流失。此次疫情的影响面大、应对措施力度大,即便将来疫情好转乃至结束后,这些措施的取消及其影响消除(包括心理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从目前出台政策看,针对所有行业企业的普遍性政策少,难抵补疫情造成的经济损失。
总体而言,各方都承认疫情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而要减轻影响,必须发挥政策的作用,尤其是要高度重视保护产业生态、保护产业链和供应链、保护中小企业。